第144章(1 / 2)
在社会上,辅导“国民就业”;举办社会保险;改善农民生活;保障劳工妇女权益;扶植“青年爱国组织”。
对华侨则确保侨胞权益;奖励侨民教育;扶植海外文化事业,鼓励侨胞回国服务和投资于生产事业。
10月18日,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反共抗俄时期工作纲领》,共三个部分:(一)巩固自己。(二)结合民众。(二)“摧毁敌人”。
中国国民党七全大会,使中国国民党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加速建设台湾的时期。
《苏俄在中国》
1956年12月25日,蒋介石发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苏俄在中国》。蒋写此书的目,是对苏联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论进行的批驳,劝美国切勿上苏联的当。因而对苏联和中国的和平共处历史,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然后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反苏反共策略:在美国领导下,对苏联和中共进行有准备的总体和重点主义的战争。
此书初稿,只有四、五万字,后经蒋多次修改、不断补充,最后成书时,共二十四万余字。
本书共分四编,二十一章。
第一编,关于“中俄和平共存的开始与发展及其结果”。
他首先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当时欧美民主革命的一股逆流”,“他的企图是破坏民主政治而建立专制制度”。其次他说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和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也是“集权主义政权”同时谈到他1923年访苏的观感,在当时即认识了苏维埃“乃是专制与恐怖的组织”。
文中分析,当时被列强压迫下的中国,成为苏联传播共产主义种子的大好园地。于是形成孙中山与中共、苏联的“和平共存”关系。但为时不长。他追述了1927年至1937年间以后国共之间斗争的历史,他认为是斯大林在指导中共的行动。
1931年“九·一八”后,蒋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5年7—8月间,在第三国际指挥下,中共提出统一战线和建立联合国防政府的问题。以后,又形成国共再次合作和互相间摩擦、谈判的历史。蒋表明拒绝联介政府的原因是苏联灭亡东欧的公式欲运用于联合政府,和1924年、1927年的经验教训。
然后说中共于抗战末期,想夺取政权与破坏国家统一。由于“苏联破坏调停”,企图利用中共为其第五纵队,达到其独占中国的目的。因此,得出与苏联、中共“和平共存”的结果,是造成苏联独占中国的态势。
第二编,关于反共斗争的成败得失的检讨。
↑返回顶部↑
对华侨则确保侨胞权益;奖励侨民教育;扶植海外文化事业,鼓励侨胞回国服务和投资于生产事业。
10月18日,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反共抗俄时期工作纲领》,共三个部分:(一)巩固自己。(二)结合民众。(二)“摧毁敌人”。
中国国民党七全大会,使中国国民党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加速建设台湾的时期。
《苏俄在中国》
1956年12月25日,蒋介石发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苏俄在中国》。蒋写此书的目,是对苏联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论进行的批驳,劝美国切勿上苏联的当。因而对苏联和中国的和平共处历史,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然后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反苏反共策略:在美国领导下,对苏联和中共进行有准备的总体和重点主义的战争。
此书初稿,只有四、五万字,后经蒋多次修改、不断补充,最后成书时,共二十四万余字。
本书共分四编,二十一章。
第一编,关于“中俄和平共存的开始与发展及其结果”。
他首先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当时欧美民主革命的一股逆流”,“他的企图是破坏民主政治而建立专制制度”。其次他说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和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也是“集权主义政权”同时谈到他1923年访苏的观感,在当时即认识了苏维埃“乃是专制与恐怖的组织”。
文中分析,当时被列强压迫下的中国,成为苏联传播共产主义种子的大好园地。于是形成孙中山与中共、苏联的“和平共存”关系。但为时不长。他追述了1927年至1937年间以后国共之间斗争的历史,他认为是斯大林在指导中共的行动。
1931年“九·一八”后,蒋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5年7—8月间,在第三国际指挥下,中共提出统一战线和建立联合国防政府的问题。以后,又形成国共再次合作和互相间摩擦、谈判的历史。蒋表明拒绝联介政府的原因是苏联灭亡东欧的公式欲运用于联合政府,和1924年、1927年的经验教训。
然后说中共于抗战末期,想夺取政权与破坏国家统一。由于“苏联破坏调停”,企图利用中共为其第五纵队,达到其独占中国的目的。因此,得出与苏联、中共“和平共存”的结果,是造成苏联独占中国的态势。
第二编,关于反共斗争的成败得失的检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