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2)
未成想吕布却从怀中摸出一纸诏书,向他宣布了死刑,董卓体会到了义子的大义之所在,乃大义灭亲也!一矛殒命,董卓恶贯就此满盈。
董卓死了的消息传开,长安百姓顿时喜笑颜开,载歌载舞走上街头,喝酒吃肉,把这一天当作了节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董卓的死标志着苦难生活的结束,
殊不知这只是理想与梦想,快乐的心情像阴天里露出的太阳一样,只闪出了一时片刻,就马上被淹没在西方滚滚而来的乌云中。
谁又能想到这片更加血腥的乌云,竟是那位在诛杀董卓中有着首建之功,又在董卓死后成为朝堂领袖,被当时人视为"王佐才"(郭泰对王允的评语)的王允一手招来的呢?
六十七 司徒王允的政策与策略
前面说过,人不能把自己长期置顶,就像网上论坛上的帖子不能长期置顶一样,老给自己涂红脸那会造成脸皮越来越厚,别看在戏台上涂红了脸人模人样地坐在那里是个好人,现实中就不行了,因为人们知道,生、旦、净、末、丑是怎么回事了,不就是自己在作秀吗?那红脸和白豆腐块实质上没有什么分别。
偏偏大多数人把握不住自己,一旦大权在握,立时感觉像坐上了"神六",所以,从高处跌下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人到了高处一般会头脑发晕的,有时候做出的决定简直与白痴无疑,等到摔下来,固然很精彩悲壮,但大多留给人们的是叹息与教训。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王允在除掉董卓以后,就坐到了当时中国统治者的"置顶"位置上,随着头脑发热,逐渐晕了。
董卓死了,可他的西凉军还在,如何处理董卓的原部下成了政策和策略这种关系个人的生命朝廷安危的大问题。但恰恰就是在这个要命问题上,王允犯了大错误。
就董卓死后的形势而言,一度是向着有利于吕布的并州军及王允为首的士人政府的方向发展的。驻扎在长安以东陕县一线的凉州军主力,在得知董卓死讯后,理所当然地乱了营。
凉州军统帅是董卓的女婿牛辅,岳父横死使他变得极度多疑起来,以后西凉军的出路在哪里?这时候一个贴心的"大师"及时地指点了他,牛辅也就按这个高人的指点采取了预防性措施,杀了自己的大将董越。
第102节:六十七 司徒王允的政策与策略(2)
没想到这次"大师"没蒙准,预防性措施反而导致了自己大营的骚乱,牛辅索性带巨额金银与亲信胡车儿等几人一走了之,谁知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牛辅竟被这几名亲信砍下了脑袋,劫走了金银。
这时的西凉军群龙无首,在一群中下级军官的会商下,提出了向长安中央政府讨要一张大赦令的主张,也就是说在投降之后,要保证西凉军人的安全。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仅是求王允给留条命而已。
可惜王允的答复太草率了,说什么凉州军本来就没有什么罪过,何赦之有?这种貌似大度的回答是聪明的表现,还是愚蠢的做法,自当别论。但凉州军没有吃到定心丸(大赦令没拿在手里),却又听到了风言风语:王允、吕布要杀尽我们凉州人!
↑返回顶部↑
董卓死了的消息传开,长安百姓顿时喜笑颜开,载歌载舞走上街头,喝酒吃肉,把这一天当作了节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董卓的死标志着苦难生活的结束,
殊不知这只是理想与梦想,快乐的心情像阴天里露出的太阳一样,只闪出了一时片刻,就马上被淹没在西方滚滚而来的乌云中。
谁又能想到这片更加血腥的乌云,竟是那位在诛杀董卓中有着首建之功,又在董卓死后成为朝堂领袖,被当时人视为"王佐才"(郭泰对王允的评语)的王允一手招来的呢?
六十七 司徒王允的政策与策略
前面说过,人不能把自己长期置顶,就像网上论坛上的帖子不能长期置顶一样,老给自己涂红脸那会造成脸皮越来越厚,别看在戏台上涂红了脸人模人样地坐在那里是个好人,现实中就不行了,因为人们知道,生、旦、净、末、丑是怎么回事了,不就是自己在作秀吗?那红脸和白豆腐块实质上没有什么分别。
偏偏大多数人把握不住自己,一旦大权在握,立时感觉像坐上了"神六",所以,从高处跌下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人到了高处一般会头脑发晕的,有时候做出的决定简直与白痴无疑,等到摔下来,固然很精彩悲壮,但大多留给人们的是叹息与教训。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王允在除掉董卓以后,就坐到了当时中国统治者的"置顶"位置上,随着头脑发热,逐渐晕了。
董卓死了,可他的西凉军还在,如何处理董卓的原部下成了政策和策略这种关系个人的生命朝廷安危的大问题。但恰恰就是在这个要命问题上,王允犯了大错误。
就董卓死后的形势而言,一度是向着有利于吕布的并州军及王允为首的士人政府的方向发展的。驻扎在长安以东陕县一线的凉州军主力,在得知董卓死讯后,理所当然地乱了营。
凉州军统帅是董卓的女婿牛辅,岳父横死使他变得极度多疑起来,以后西凉军的出路在哪里?这时候一个贴心的"大师"及时地指点了他,牛辅也就按这个高人的指点采取了预防性措施,杀了自己的大将董越。
第102节:六十七 司徒王允的政策与策略(2)
没想到这次"大师"没蒙准,预防性措施反而导致了自己大营的骚乱,牛辅索性带巨额金银与亲信胡车儿等几人一走了之,谁知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牛辅竟被这几名亲信砍下了脑袋,劫走了金银。
这时的西凉军群龙无首,在一群中下级军官的会商下,提出了向长安中央政府讨要一张大赦令的主张,也就是说在投降之后,要保证西凉军人的安全。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仅是求王允给留条命而已。
可惜王允的答复太草率了,说什么凉州军本来就没有什么罪过,何赦之有?这种貌似大度的回答是聪明的表现,还是愚蠢的做法,自当别论。但凉州军没有吃到定心丸(大赦令没拿在手里),却又听到了风言风语:王允、吕布要杀尽我们凉州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