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741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忠尧测定了这种特殊辐射的强度,发现它大致是各向同性的,并且每个光子的能量与一个电子质量相当的能量很接近。

  李谕说:“加上狄拉克先生的论文,这个结果看起来已经很明显,所谓的“反常吸收”,其实是由于部分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转化为了正负电子对;而“特殊辐射”则是正电子和负电子重新结合并转化为两个光子的湮灭辐射。”

  赵忠尧更加吃惊了:“我根本没有想到会这样。”

  “所以说要多看看理论物理学的文章嘛!”李谕笑道,“当然了,具体的结果还需要精确地计算,但估计你已经算过了,只要能吻合上狄拉克的预言,就可以正式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正电子。用不了多久,你也可以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赵忠尧知道这个发现的含金量,激动道:“我马上再写一篇文章论述!”

  历史上,发现正电子的先后有三个人:最早的是赵忠尧;然后是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布莱克特;另一个就是安德森。

  布莱克特甚至在云室中拍到了几百张正电子的照片,但他一直没有往正电子方面想。

  有意思的是,狄拉克的办公楼就在布莱克特对面,但两人始终没聊过这个问题。

  主要狄拉克这人确实沉默寡言,研究的还是剑桥大学里比较小众的理论物理学,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太一样。

  至于安德森,就是历史上因为发现正电子拿到诺奖的那个。安德森此时也在加州理工学院,他师从密立根,是赵忠尧的同学。

  安德森与他们两人一样,没有看过狄拉克的论文。安德森是在研究宇宙射线时,无意中发现了正电子。

  也就是说,他同样没有很直接的要发现正电子的目的性,完全是一个偶然。

  纵观三人的成果,每个人都是偶然中的发现,但反过来想,其实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另外,历史上布莱克特晚些时候发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了赵忠尧的论文,但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把赵忠尧的论文日期写错了,而且声称赵忠尧发现的0.5m电子伏特能量的额外散射,已经有很多人算出来了。实际上只有赵忠尧自己得到了这个结果。

  由于布莱克特论文引用的错误,让诺奖委员会以为赵忠尧的贡献没有那么大,便没有重视。
↑返回顶部↑
Backup site:https://i.powenwu.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