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1 / 2)
5.汉乐府之《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后记
——关于《大汉公主》小说
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是有所不同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特别重要的时期,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对之后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在汉朝统治期间取得的领土和确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自己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深感骄傲。
汉朝历经西汉、东汉,以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最为强盛。武帝好大喜功,“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征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为了维护统治,武帝频繁颁布律令,强化刑罚,“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死刑)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由于律文繁多,法令文书充满几阁,连主管者也不易遍睹,奸吏往往利用令文烦冗而营私舞弊。在苛严的律法下,冤狱遍地,全国监狱多达两千多所,狱中囚犯犹比肩而立,小说中的一系列的男女主人公均曾卷入或牵连进狱案。
但小说中涉及的一些案子比较特殊,不能靠人力侦破,譬如霍去病正当盛年时离奇病死,又譬如霍去病之子霍嬗跟随皇帝封禅时暴死于泰山之顶,武帝亲口称其羽化升仙,旁人即使难以相信,也无法追查。小说仅仅是根据当时的背景和局势,提供一种视角和解释。
本书原名为《红艳沙尘》,后来才改为《大汉公主》,实际上是以几位公主的命运为主线,讲述大汉由公主和亲到反击匈奴的过程,完整还原了武帝一朝的历史兴衰。故事起始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国,终止于解忧公主自乌孙归汉。因时间跨越长、地域广,事件纷繁,人物众多,所以引入了项籍(项羽)宝藏作为串联线索。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批巨额宝藏迄今仍是未解之谜,除了本书中提及的项籍宝藏外,还有明末李自成从紫禁城抢掠的财宝,以及太平天国“金银似海”的圣库。这些宝藏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失落至今依然下落不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另行阅读相关历史书籍。
要特别说明的是,《大汉公主》主要架构、故事背景、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命运均严格契合了正史。书中所涉及的诸多细节如汉代典章制度、城市格局、皇宫建制、汉人及西域人衣食住行等均取自相关典籍或考古资料(由于引入了最新考古成果,若出现书中描述与地图不符合的情形,以前者为准)。举例而言,书中两条重要线索:汉武帝刘彻大规模反击匈奴前,派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夺取祭天金人,以及大汉镇国之宝高帝斩白蛇剑十二年一磨砺,均是真实历史。
考虑到本书很可能是作者唯一一本以西汉为背景的小说,所以刻意在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上花费了更多的笔墨,力图完整再现汉朝最强盛时期的汉人生活和社会风貌。汉代人的精神风貌跟现代中国人有很大不同,小说中的一些故事,虽为作者所杜撰,但都符合时代特色,每位人物的感情冲突,也都表现出与时代相契合的精神。
↑返回顶部↑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后记
——关于《大汉公主》小说
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是有所不同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特别重要的时期,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对之后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在汉朝统治期间取得的领土和确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自己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深感骄傲。
汉朝历经西汉、东汉,以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最为强盛。武帝好大喜功,“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征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为了维护统治,武帝频繁颁布律令,强化刑罚,“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死刑)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由于律文繁多,法令文书充满几阁,连主管者也不易遍睹,奸吏往往利用令文烦冗而营私舞弊。在苛严的律法下,冤狱遍地,全国监狱多达两千多所,狱中囚犯犹比肩而立,小说中的一系列的男女主人公均曾卷入或牵连进狱案。
但小说中涉及的一些案子比较特殊,不能靠人力侦破,譬如霍去病正当盛年时离奇病死,又譬如霍去病之子霍嬗跟随皇帝封禅时暴死于泰山之顶,武帝亲口称其羽化升仙,旁人即使难以相信,也无法追查。小说仅仅是根据当时的背景和局势,提供一种视角和解释。
本书原名为《红艳沙尘》,后来才改为《大汉公主》,实际上是以几位公主的命运为主线,讲述大汉由公主和亲到反击匈奴的过程,完整还原了武帝一朝的历史兴衰。故事起始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国,终止于解忧公主自乌孙归汉。因时间跨越长、地域广,事件纷繁,人物众多,所以引入了项籍(项羽)宝藏作为串联线索。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批巨额宝藏迄今仍是未解之谜,除了本书中提及的项籍宝藏外,还有明末李自成从紫禁城抢掠的财宝,以及太平天国“金银似海”的圣库。这些宝藏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失落至今依然下落不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另行阅读相关历史书籍。
要特别说明的是,《大汉公主》主要架构、故事背景、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命运均严格契合了正史。书中所涉及的诸多细节如汉代典章制度、城市格局、皇宫建制、汉人及西域人衣食住行等均取自相关典籍或考古资料(由于引入了最新考古成果,若出现书中描述与地图不符合的情形,以前者为准)。举例而言,书中两条重要线索:汉武帝刘彻大规模反击匈奴前,派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夺取祭天金人,以及大汉镇国之宝高帝斩白蛇剑十二年一磨砺,均是真实历史。
考虑到本书很可能是作者唯一一本以西汉为背景的小说,所以刻意在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上花费了更多的笔墨,力图完整再现汉朝最强盛时期的汉人生活和社会风貌。汉代人的精神风貌跟现代中国人有很大不同,小说中的一些故事,虽为作者所杜撰,但都符合时代特色,每位人物的感情冲突,也都表现出与时代相契合的精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