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1)
没有人愿意暴露自己脆弱或罪恶的一面。但是,如果要进行宽恕与复原的进程并取得成功,罪犯的认罪是必不可少的。承认真相,承认错待了他人,是触及犯罪根源的重要条件。如果夫妻吵架,过失的一方不坦白承认错误,弄清分歧的根源,丈夫照旧献花,两人装作一切正常,那么他们很可能埋下大祸。他们没有充分解决既往的问题,掩饰分歧,不能直面真相,唯恐发生伤人的冲突。他们的行为正是先知耶利米所说的稍事疗伤后便大叫“平安了!平安了!”[5]。他们只是掩盖了裂痕,却没有搞清为什么出现了裂痕。结果只能是,尽管鲜花依旧,伤害却在滋长。终有一天危机会爆发,他们会意识到他们取得的和解是多么草率。真正的和解不能草率。上帝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唯一的儿子的生命。
宽恕与和解不是假装事情并非其本来面目,不是相互拍肩搭背,对错误视而不见。真正的和解会揭示出恶行、欺侮、痛苦、堕落和真相。有时它甚至让情况恶化。真正的和解是冒险,但终究是值得的,因为处理真相最终会真正抚平创伤。虚假的和解只能带来虚假的复原。
如果犯错的人认识到其错误,那么他应该感到悔恨,或至少为其错误感到后悔或歉疚。这应促使他坦白错误,请求宽恕。这当然需要相当的谦卑,特别是当受害者被罪犯自身的群体所蔑视的时候。南非的情况就经常如此,罪犯往往是政府的特工。
我们希望,受害者能为罪犯的道歉所感动,对罪犯给予宽恕。如前所述,我们在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常常对受害者表现出的宽宏大量赞叹不已。当然有人不愿意宽恕。我认为,这充分表明宽恕不是理所应当的,宽恕既不能草率也不易获得。这就是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那么感人至深,令人自愧不如。
在宽恕时,我们没有要求人们忘却。相反,铭记过去是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暴行的重演。宽恕不等于纵容已犯下的错误,而是意味着认真对待既往,拔除威胁我们生存的毒刺,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宽恕要求我们理解罪犯,设身处地体谅迫使他们犯罪的种种压力和影响。
宽恕不是多愁善感。对宽恕的研究日益兴旺。过去它被轻蔑地归为精神和宗教概念,而今由于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出现,宽恕越来越作为一门学科,成为心理学家、哲学家、医生和神学家的研究对象。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附设了国际宽恕研究所;约翰·邓普顿基金会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了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宽恕运动研究。据研究,宽恕还有益健康。
宽恕意味着受害者放弃向罪犯讨还血债的权利,但这同时也解放了受害者。在委员会,我们听到人们说宽恕后感到轻松了。最近一期的《精神状态与健康》(Spirituality and Health)杂志在封面上刊载了三位美国前军人站在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前的照片。其中一个问:“你是否已经原谅把你当战犯关押的人了?”另一个人说:“我永远不会原谅。”他的伙伴说:“那么他们似乎还在关押着你,是不是?”
罪犯的悔过和坦白是不是受害者宽恕的先决条件呢?毫无疑问,这样的坦白有助于那些想要宽恕的人,但这并非必不可少的条件。基督并没有等待那些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请求宽恕。但他们将钉子锤进他的身体时,他已经在请求上帝宽恕他们,甚至找借口为他们开脱。如果受害者只有在罪犯坦白后方肯宽恕,那么无论他愿意与否,他都会受制于罪犯,钻进受害者身份的枷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曾用下述比喻阐述罪犯坦白的必要性。想象一下你被关在一个潮湿、憋闷而黑暗的房间里,窗户、窗帘紧闭,外面阳光灿烂,清风拂面。如果你想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就必须打开窗户和窗帘,这样原本就有的阳光将照亮你的房间,清新的空气将扫除周围的潮闷。宽恕也是一样。受害者可能愿意宽恕,送出这份厚礼,能不能接受礼物取决于罪犯—取决于他能不能打开窗户和窗帘。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可以开启窗户和窗帘,让宽恕的阳光和空气进入他自己。
实际上,宽恕的行为等于我们宣布:我们对未来的关系充满信心,对犯错误的人改过自新、不再重蹈覆辙,充满信心。我们说,现在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个行为表示的是对罪犯可以改变的信心。据基督说,我们应该准备不止一次甚至七次这样做,要七十个七次[6]—无止境地去做,只要你的兄弟姐妹愿意为他们的错误一次次向你坦白。
这是一个挑战,但人无完人,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的错误伤害他人,特别是我们所爱的人。因此,我们永远需要一个宽恕与和解的过程,来处理令人遗憾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生存无法逃避的特征。
罪犯坦白和受害者宽恕,并不意味着整个进程的结束。罪行常常给受害者造成了有形的、物质上的伤害。种族隔离为白人提供了巨大的特权和利益,而其受害者则备受压迫和剥削。如果有人偷了我的钢笔,然后请求我宽恕他,那么他必须退还我的笔,否则其悔过和坦白等于零。只要条件允许,坦白、宽恕和赔偿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在南非,和解过程受到巨大贫富差距的严重阻碍,富人大部分是白人,而穷人则大多为黑人。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造成的贫富鸿沟,给和解与国家的稳定造成了最为严重的威胁。罪犯和种族隔离的受益者大多属于富人,而大部分受害者则来自穷人阶层。这就是为什么我敦促白人要保证黑人境况的改善,因为如果不能用住房替代黑人居住的棚窝,如果黑人不能够得到白人早已享受的洁净水、电力、廉价的医疗、像样的教育、良好的工作和安全的环境,我们就可以同和解告别了。 ↑返回顶部↑
宽恕与和解不是假装事情并非其本来面目,不是相互拍肩搭背,对错误视而不见。真正的和解会揭示出恶行、欺侮、痛苦、堕落和真相。有时它甚至让情况恶化。真正的和解是冒险,但终究是值得的,因为处理真相最终会真正抚平创伤。虚假的和解只能带来虚假的复原。
如果犯错的人认识到其错误,那么他应该感到悔恨,或至少为其错误感到后悔或歉疚。这应促使他坦白错误,请求宽恕。这当然需要相当的谦卑,特别是当受害者被罪犯自身的群体所蔑视的时候。南非的情况就经常如此,罪犯往往是政府的特工。
我们希望,受害者能为罪犯的道歉所感动,对罪犯给予宽恕。如前所述,我们在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常常对受害者表现出的宽宏大量赞叹不已。当然有人不愿意宽恕。我认为,这充分表明宽恕不是理所应当的,宽恕既不能草率也不易获得。这就是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那么感人至深,令人自愧不如。
在宽恕时,我们没有要求人们忘却。相反,铭记过去是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暴行的重演。宽恕不等于纵容已犯下的错误,而是意味着认真对待既往,拔除威胁我们生存的毒刺,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宽恕要求我们理解罪犯,设身处地体谅迫使他们犯罪的种种压力和影响。
宽恕不是多愁善感。对宽恕的研究日益兴旺。过去它被轻蔑地归为精神和宗教概念,而今由于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出现,宽恕越来越作为一门学科,成为心理学家、哲学家、医生和神学家的研究对象。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附设了国际宽恕研究所;约翰·邓普顿基金会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了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宽恕运动研究。据研究,宽恕还有益健康。
宽恕意味着受害者放弃向罪犯讨还血债的权利,但这同时也解放了受害者。在委员会,我们听到人们说宽恕后感到轻松了。最近一期的《精神状态与健康》(Spirituality and Health)杂志在封面上刊载了三位美国前军人站在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前的照片。其中一个问:“你是否已经原谅把你当战犯关押的人了?”另一个人说:“我永远不会原谅。”他的伙伴说:“那么他们似乎还在关押着你,是不是?”
罪犯的悔过和坦白是不是受害者宽恕的先决条件呢?毫无疑问,这样的坦白有助于那些想要宽恕的人,但这并非必不可少的条件。基督并没有等待那些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请求宽恕。但他们将钉子锤进他的身体时,他已经在请求上帝宽恕他们,甚至找借口为他们开脱。如果受害者只有在罪犯坦白后方肯宽恕,那么无论他愿意与否,他都会受制于罪犯,钻进受害者身份的枷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曾用下述比喻阐述罪犯坦白的必要性。想象一下你被关在一个潮湿、憋闷而黑暗的房间里,窗户、窗帘紧闭,外面阳光灿烂,清风拂面。如果你想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就必须打开窗户和窗帘,这样原本就有的阳光将照亮你的房间,清新的空气将扫除周围的潮闷。宽恕也是一样。受害者可能愿意宽恕,送出这份厚礼,能不能接受礼物取决于罪犯—取决于他能不能打开窗户和窗帘。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可以开启窗户和窗帘,让宽恕的阳光和空气进入他自己。
实际上,宽恕的行为等于我们宣布:我们对未来的关系充满信心,对犯错误的人改过自新、不再重蹈覆辙,充满信心。我们说,现在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个行为表示的是对罪犯可以改变的信心。据基督说,我们应该准备不止一次甚至七次这样做,要七十个七次[6]—无止境地去做,只要你的兄弟姐妹愿意为他们的错误一次次向你坦白。
这是一个挑战,但人无完人,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的错误伤害他人,特别是我们所爱的人。因此,我们永远需要一个宽恕与和解的过程,来处理令人遗憾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生存无法逃避的特征。
罪犯坦白和受害者宽恕,并不意味着整个进程的结束。罪行常常给受害者造成了有形的、物质上的伤害。种族隔离为白人提供了巨大的特权和利益,而其受害者则备受压迫和剥削。如果有人偷了我的钢笔,然后请求我宽恕他,那么他必须退还我的笔,否则其悔过和坦白等于零。只要条件允许,坦白、宽恕和赔偿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在南非,和解过程受到巨大贫富差距的严重阻碍,富人大部分是白人,而穷人则大多为黑人。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造成的贫富鸿沟,给和解与国家的稳定造成了最为严重的威胁。罪犯和种族隔离的受益者大多属于富人,而大部分受害者则来自穷人阶层。这就是为什么我敦促白人要保证黑人境况的改善,因为如果不能用住房替代黑人居住的棚窝,如果黑人不能够得到白人早已享受的洁净水、电力、廉价的医疗、像样的教育、良好的工作和安全的环境,我们就可以同和解告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