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2)
因此,这种靠钱买“现代化”的做法,非但没有改变他们对现代战争“外行”的状况,反而导致“消化不良”。以致作战中新式武器的作用都离不开外国顾问和专家,士兵不能熟练地按照标准规范维护和使用自己的武器装备。这样不仅不能使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得以正确运用和充分发挥其效能,而且容易丧失主动,受制于人。由此可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必须与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军官和士兵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以及本国的战争传统相适应。否则,花很多钱去买自己消化不了、驾驭不了的东西,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累赘。武器装备先进的程度不能代表军队现代化的程度,先进的技术装备本身并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善于运用武器装备,有很高军事素质,有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具有与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相适应的战略战术思想,才能充分发挥武器效能,赢得作战的胜利。
2.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在持久中消耗对方的实力,磨垮对方的意志,从而一举将伊拉克军队逐出国境,取得了重大胜利。诚然,战略上的速战速决,往往从突然袭击开始,确可收到先机之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国力、军力,不分作战对象,把速战速决的战略看成取胜的唯一法宝,而不进行长期作战的思想、物资准备,则可能会欲速而不达,由主动变被动,甚至在战争中失利。
3.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战争初期,伊拉克进攻矛头几乎全部指向对方边境的一些城镇,不重视集中优势兵力大量歼灭敌人。
伊朗在初期的防御反击作战中,也是以城市为目标部署兵力,以收复城市失地为胜利。由于均未发动以大量歼敌为目的的战略性战役,因此双方军队都没有受到重创,使战争得以久拖不决,形成“拉锯战”。这就说明,尽管攻城夺地是战争中的重要作战行动,但若不歼灭对方有生力量,就可能使敌人获得喘息之后再次组织反扑,从而使自己前功尽弃,甚至会导致局势的逆转。因此,在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必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4.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
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仅军费开支一项,双方共耗资2000多亿美元。战争中,武器装备和物资的消耗相当可观。战争头两个月伊拉克击毁和缴获伊朗200多辆坦克,己方也损失近三分之一的武器装备。两伊的弹药消耗量也很大。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战争初期,伊拉克本来希望速战速决,但因作战物资供应不上,等待补给,进攻势头被迫减弱。
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二、马岛上空的烈焰
1982年4月5日.英国国会.
"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中痛哭流涕:"大英
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整个国会此时群情激愤,以
反对票为零的奇迹全体通过,立即对阿根廷宣战,收复马岛.
三天后,一支以两艘航空母舰为首,由100多舰船组成的庞
↑返回顶部↑
2.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在持久中消耗对方的实力,磨垮对方的意志,从而一举将伊拉克军队逐出国境,取得了重大胜利。诚然,战略上的速战速决,往往从突然袭击开始,确可收到先机之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国力、军力,不分作战对象,把速战速决的战略看成取胜的唯一法宝,而不进行长期作战的思想、物资准备,则可能会欲速而不达,由主动变被动,甚至在战争中失利。
3.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战争初期,伊拉克进攻矛头几乎全部指向对方边境的一些城镇,不重视集中优势兵力大量歼灭敌人。
伊朗在初期的防御反击作战中,也是以城市为目标部署兵力,以收复城市失地为胜利。由于均未发动以大量歼敌为目的的战略性战役,因此双方军队都没有受到重创,使战争得以久拖不决,形成“拉锯战”。这就说明,尽管攻城夺地是战争中的重要作战行动,但若不歼灭对方有生力量,就可能使敌人获得喘息之后再次组织反扑,从而使自己前功尽弃,甚至会导致局势的逆转。因此,在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必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4.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
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仅军费开支一项,双方共耗资2000多亿美元。战争中,武器装备和物资的消耗相当可观。战争头两个月伊拉克击毁和缴获伊朗200多辆坦克,己方也损失近三分之一的武器装备。两伊的弹药消耗量也很大。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战争初期,伊拉克本来希望速战速决,但因作战物资供应不上,等待补给,进攻势头被迫减弱。
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二、马岛上空的烈焰
1982年4月5日.英国国会.
"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中痛哭流涕:"大英
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整个国会此时群情激愤,以
反对票为零的奇迹全体通过,立即对阿根廷宣战,收复马岛.
三天后,一支以两艘航空母舰为首,由100多舰船组成的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