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1)
晚年的女王越来越喜欢回忆。每一次回忆都使她对过去的生活重新咀嚼一遍,在这种不厌其烦的咀嚼中,她发现她才能真正地面对自我,才能无视自身之外的喧嚣。
到巴莫罗隐居,一面自然是去体验宁静、素朴的气氛,另一面也是为了回忆。她热爱那个地方,那里曾填满了她的幸福与快乐。在巴莫罗,那些关于往事的标记是那么的坚实、那么的丰富,随时都能把思维导向遥远的快乐的日子。女王每次到达,都要举行一次视察与沉思的庄严巡礼,那些尖碑、方塔、墓石、塑像、石堆雕花的花岗岩石都是对于长眠者的无尽的思念。那些鲜艳的花草,那些石垒的“城堡”,那些古朴的房屋,那些熟悉的山民们的面孔,都与那个杰出的人物相联——阿尔伯特,他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注脚。维多利亚所睡的每一张床,或在靠背上,或在右手一侧,或在枕头上方,总有一幅阿尔伯特遗容的半身肖像,顶上覆盖着一个蜡菊花环。每年的8月26日,阿尔伯特的诞辰日,女王都要亲率她的一家、她的延臣、她的仆从甚至佣户都聚集在他那身着苏格兰高厚服装的青铜塑像脚下,举杯凭吊。
置身巴莫罗,她觉得这才是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到了与阿尔伯特一起生活的家,她与阿尔伯特在这里待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这里,繁重的国务曾使他们忘却了自我,而只有来到遥远的巴莫罗,他们的这份自我才又真正地凸现出来。
可以说维多利亚与其是来凭吊他的夫君,倒不如说她是来寻找自我,寻找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理由,维多利亚在最后若干年里特别酷爱收藏。维多利亚不仅拥有广袤的地产,使她得以四处旅游、隐居,她同时还拥有无数的物产。一面她继承了皇室大量的家具、摆设、瓷器、金银餐具和其他各种珍贵物品,另一面,作为大英帝国女王,作为世界各殖民地的朝拜对象,她一生当中接受了来自众多殖民地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澳洲等无数的朝贡,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那些奇珍异宝即足以显示这笔庞大的财富,此外,女王在无数次的旅行与出访中随时购买的各种珍品也数目不小。这使得维多利亚不经意中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之一。
如果说,早年维多利亚是在一种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为一位事实上的收藏家的话,那么到了晚年,随着生活观念之改变,她是有意地去收集、整理那些缤纷繁杂的珍品了,她俨然就是一位专业收藏家。她下令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许扔掉,一抽屉又一抽屉,一柜子又一柜子,满放着七十年来的服装,一件也不能随意挪动。甚至连皮裘、斗篷、小件的花边饰带、皮手简、阳伞、雨帽这些毫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也全部按年代顺序排放,日期分明,详备无遗。
她有时把成天的时光便泡在对这些物品的整理、安置之中,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的脑子特别的清晰、安静,一个大橱被用来放玩偶,上层是她自己孩童时代的,下层是她的孩子们的,同样,在温莎的瓷器室里,她自己孩提时代用过的杯子和她的孩子们用的杯子也同样摆在一起。
这都是一些极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是的,与那些奇珍异宝比较起来,维多利亚更看重这种更能唤起人们回忆与想象的东西。亲戚们的照片堆放在每个房间的桌子上,每个房子的墙上则挂满了展示他们各个时代的容貌的肖像画,而那些长逝者,他们的形象也都被赋予坚固的大理石雕像或者全银塑像或者是袖珍画、瓷绘,都摆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那么的和谐、融洽,一起带动人们的联想与回忆。在怒放的花丛间,并排卧伏着女王最心爱的马和狗——鲍伊、鲍兹的青铜雕塑,是的,正是在这里,女王与它们互相逗乐、奔跑,那些快乐的时光如今被那两尊永不褪色的青铜塑像所凝固着,随时都能在主人刹那间的触目中活跃起来。
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密密匝匝地环置在她的四周。维多利亚不容许有丝毫的破坏。为了以防万一,女王所拥有的一切物品都分别从好几个角度拍成照片,这些照片呈送女王陛下,经她仔细的审查,确认无误后,再在每张照片的背后做一条目,说明此物品的编号,放置此物的房间号码,它在房中的确切位置以及它的全部主要特征,然后便被放入一盒装潢精美的相册中。所有的物件都不许随意更换位置,每块印花布,每条地毯,每幅窗幔都不许以别物替换,或者由于长年的使用到了非换不可的地步,则在质地和式样上必须仿制得一模一样,即便是让最锐利的眼睛来审视,也看不出任何异样才行。在温莎,任何新画都不能上墙,因为墙上已有的那些画是阿尔伯特亲手挂上去的。有谁能代替阿尔伯特吗?阿尔伯特在温莎住过的一套房间,房内一切都按阿尔伯特生前的原样保留着,除了自己以及最受宠爱的人外,谁也不知道它的位置,更不用说能够进去了。
女王以极大的热情收集、整理、看管着她的物品,而且她的方式是那样的独特、奇异,越到晚年,越像是一个守财奴。
是的,她确实是想把一切都守住,她的财产,她的幽幽的情思,她的美好的生活,她的辉煌耀眼的权势。她知道自己的未来的日子并不太多;她知道,自己与阿尔伯特中年时候的那种权威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她知道,她的晚年的再度辉煌不过是一轮虚假的光环。她仅仅是一个象征、一尊摆设、一件工具。未来的时代是一个没有王权的时代,她真正拥有的只有过去,只有自己的生活,那些过去了的个人生活中哪怕是支离破碎的细节,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用具,才真正属于自己。在奥斯本灌木丛中有一块花岗岩石板和一尊猎犬的雕塑,石板上刻着:“瓦尔德曼,维多利亚女王心爱的小猎犬,于1872年4月自巴登携归,死于1881年7月21日。” ↑返回顶部↑
到巴莫罗隐居,一面自然是去体验宁静、素朴的气氛,另一面也是为了回忆。她热爱那个地方,那里曾填满了她的幸福与快乐。在巴莫罗,那些关于往事的标记是那么的坚实、那么的丰富,随时都能把思维导向遥远的快乐的日子。女王每次到达,都要举行一次视察与沉思的庄严巡礼,那些尖碑、方塔、墓石、塑像、石堆雕花的花岗岩石都是对于长眠者的无尽的思念。那些鲜艳的花草,那些石垒的“城堡”,那些古朴的房屋,那些熟悉的山民们的面孔,都与那个杰出的人物相联——阿尔伯特,他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注脚。维多利亚所睡的每一张床,或在靠背上,或在右手一侧,或在枕头上方,总有一幅阿尔伯特遗容的半身肖像,顶上覆盖着一个蜡菊花环。每年的8月26日,阿尔伯特的诞辰日,女王都要亲率她的一家、她的延臣、她的仆从甚至佣户都聚集在他那身着苏格兰高厚服装的青铜塑像脚下,举杯凭吊。
置身巴莫罗,她觉得这才是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到了与阿尔伯特一起生活的家,她与阿尔伯特在这里待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这里,繁重的国务曾使他们忘却了自我,而只有来到遥远的巴莫罗,他们的这份自我才又真正地凸现出来。
可以说维多利亚与其是来凭吊他的夫君,倒不如说她是来寻找自我,寻找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理由,维多利亚在最后若干年里特别酷爱收藏。维多利亚不仅拥有广袤的地产,使她得以四处旅游、隐居,她同时还拥有无数的物产。一面她继承了皇室大量的家具、摆设、瓷器、金银餐具和其他各种珍贵物品,另一面,作为大英帝国女王,作为世界各殖民地的朝拜对象,她一生当中接受了来自众多殖民地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澳洲等无数的朝贡,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那些奇珍异宝即足以显示这笔庞大的财富,此外,女王在无数次的旅行与出访中随时购买的各种珍品也数目不小。这使得维多利亚不经意中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之一。
如果说,早年维多利亚是在一种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为一位事实上的收藏家的话,那么到了晚年,随着生活观念之改变,她是有意地去收集、整理那些缤纷繁杂的珍品了,她俨然就是一位专业收藏家。她下令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许扔掉,一抽屉又一抽屉,一柜子又一柜子,满放着七十年来的服装,一件也不能随意挪动。甚至连皮裘、斗篷、小件的花边饰带、皮手简、阳伞、雨帽这些毫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也全部按年代顺序排放,日期分明,详备无遗。
她有时把成天的时光便泡在对这些物品的整理、安置之中,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的脑子特别的清晰、安静,一个大橱被用来放玩偶,上层是她自己孩童时代的,下层是她的孩子们的,同样,在温莎的瓷器室里,她自己孩提时代用过的杯子和她的孩子们用的杯子也同样摆在一起。
这都是一些极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是的,与那些奇珍异宝比较起来,维多利亚更看重这种更能唤起人们回忆与想象的东西。亲戚们的照片堆放在每个房间的桌子上,每个房子的墙上则挂满了展示他们各个时代的容貌的肖像画,而那些长逝者,他们的形象也都被赋予坚固的大理石雕像或者全银塑像或者是袖珍画、瓷绘,都摆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那么的和谐、融洽,一起带动人们的联想与回忆。在怒放的花丛间,并排卧伏着女王最心爱的马和狗——鲍伊、鲍兹的青铜雕塑,是的,正是在这里,女王与它们互相逗乐、奔跑,那些快乐的时光如今被那两尊永不褪色的青铜塑像所凝固着,随时都能在主人刹那间的触目中活跃起来。
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密密匝匝地环置在她的四周。维多利亚不容许有丝毫的破坏。为了以防万一,女王所拥有的一切物品都分别从好几个角度拍成照片,这些照片呈送女王陛下,经她仔细的审查,确认无误后,再在每张照片的背后做一条目,说明此物品的编号,放置此物的房间号码,它在房中的确切位置以及它的全部主要特征,然后便被放入一盒装潢精美的相册中。所有的物件都不许随意更换位置,每块印花布,每条地毯,每幅窗幔都不许以别物替换,或者由于长年的使用到了非换不可的地步,则在质地和式样上必须仿制得一模一样,即便是让最锐利的眼睛来审视,也看不出任何异样才行。在温莎,任何新画都不能上墙,因为墙上已有的那些画是阿尔伯特亲手挂上去的。有谁能代替阿尔伯特吗?阿尔伯特在温莎住过的一套房间,房内一切都按阿尔伯特生前的原样保留着,除了自己以及最受宠爱的人外,谁也不知道它的位置,更不用说能够进去了。
女王以极大的热情收集、整理、看管着她的物品,而且她的方式是那样的独特、奇异,越到晚年,越像是一个守财奴。
是的,她确实是想把一切都守住,她的财产,她的幽幽的情思,她的美好的生活,她的辉煌耀眼的权势。她知道自己的未来的日子并不太多;她知道,自己与阿尔伯特中年时候的那种权威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她知道,她的晚年的再度辉煌不过是一轮虚假的光环。她仅仅是一个象征、一尊摆设、一件工具。未来的时代是一个没有王权的时代,她真正拥有的只有过去,只有自己的生活,那些过去了的个人生活中哪怕是支离破碎的细节,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用具,才真正属于自己。在奥斯本灌木丛中有一块花岗岩石板和一尊猎犬的雕塑,石板上刻着:“瓦尔德曼,维多利亚女王心爱的小猎犬,于1872年4月自巴登携归,死于1881年7月2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