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74节(2 / 7)
临水夫人是很有特色的神灵,专司保胎育儿、护佑妇女儿童。其信众主要集中在福州和闽东方言区,受其辐射,闽北和浙南也有不少临水宫,福州移民把临水夫人的信仰带到了台湾和海外。
闽南地区影响最大的神灵是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的祖宫有两处,都在九龙江入海口北岸,龙海白礁的慈济西宫和厦门青礁的慈济东宫。白礁与青礁,两个村子的街道现在完全连在一起,却分别属于漳州与厦门。祖宫之争闹了一千年。
保生大帝名叫吴本(一说夲),据南宋进士杨志撰写的《慈济宫记》,吴本是北宋青礁人,其父叫吴通,母亲为黄氏,生于979年旧历三月十五日,死于1036年五月初二,享年57岁。吴本从小就不喜欢玩耍,不吃荤,也没有娶妻,成年后悬壶济世,医术高明,远近奉为神医,死后受到乡人的祭祀,屡现神迹,宋朝廷多次褒封。
闽南民间通称吴本为慈济真人、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等。保生大帝的封号来自明代,传说吴真人显灵治好了明成祖文皇后的乳疾,因此敕封。郑振满先生《保生大帝考》一文认为该封号很可能出于后人杜撰。虽然是杜撰,却很精当,因为吴真人的专业是治病救人,以医药神知名。宋代的福建,沼泽山林,细菌毒虫孳生,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瘴疠之地,又缺医少药,医药神特别受到欢迎,所以迅速传遍闽南。明清时期,闽南移民携吴真人神像入台,成为当地对付瘴疟的利器。近年来,每年神诞节,海峡两岸都有众多分灵庙的进香团来到两个慈济祖宫谒祖,仪式隆重,场面盛大,蔚为壮观。
在青礁东宫,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保生大帝药签。药签分内科、外科和儿科,藏在不同的橱柜里。一张张小小的签纸条,粉红或米黄,铅印着三四种药物、分量和服用方法。我父亲是退休老中医,我将慈济东宫的药签给他看,他的意见是,药味少、药量很轻,即使服用错了也没什么大问题;他还认为药签的配药相当专业,讲究君臣佐使;有的药名他不懂,大约使用了当地的草药。
福建的地方神灵成百上千,绝大多数只影响很小一个区域。这主要是福建地理与语言的破碎造成的。闽西、闽北等山区,交通不便,方言众多,传播不易,数县同祀的神灵很少。闽南、莆仙和福州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方言覆盖区较广,产生了不少信众广泛的跨县域神灵。另外,福建主要神灵集中在闽东南沿海地区,也与文化和经济相关,与闽北相比,闽东南开发较迟,又比较富裕,推动信仰传播的资金比较雄厚。
物极必反。造神时代的晚期,闽北诞生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也称理学。闽学的学术渊源来自北方洛学,合称程朱学派。作为福建本土产生的理性思潮,理学对八闽巫觋文化给予致命的打击,终结了福建的造神时代。
人情冷暖:上帝与天后的悲喜剧
闽侯青口镇青圃村有个灵济宫,是二徐真人的祖宫,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灵济宫就在村内,但是不好找,巷道狭窄弯曲,不能通车。山门额题“金鳌门”三字,两边对联为:“欲观bj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好大的口气!右侧的木构御碑亭有些倾斜,但是大气磅礴,地道的明代风格。高大的石碑,残缺的龟趺,浑厚壮观,碑文为明成祖亲撰,内阁首辅解缙书丹,真是难得的精品。
倒是联语吹嘘的灵济宫挺寒酸。宫庙为青砖砌成,简朴的近代风格,据记载为1940年重修。殿内相当宽敞,但是梁柱太多,有点小家子气。前厅为戏台,后堂一排三间神殿,正中额题“御封洪恩上帝”,神位上端坐着龙袍加身的徐知证、徐知谔兄弟。两位上帝隐居在闽侯县一个闹哄哄的村子里,我总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许多神灵的事迹是胡编乱造的,但二徐真人倒真的被封过上帝。
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是五代南唐将领,率师入闽,秋毫无犯,人们因此祭祀。宋元时代,他们只是普通的地方小神。明初,灵济宫道士用仙药治好了明成祖的疾病,皇上十分感激,下令重建闽侯灵济宫,还在bj建了一座规模更加宏大的灵济宫,以便时时敬奉。此后数代明帝也都崇信二徐真人,不断加封封号,1486年,明宪宗封二徐真人为“金阙上帝”和“玉阙上帝”,达到顶峰。1488年,在内阁大臣的强烈反对下,“上帝”称号被革去,仍为真君。二徐真人在“上帝”的位子上只呆了两年,席不暇暖。
谈完上帝,再说天后。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莆田人。按说莆仙语人口少于闽南语和闽东语,信众较少,但偏偏妈祖脱颖而出,赢得了福建各地广泛信仰。我在浦城与宁化都看见过天后宫,足见她在闽北闽西也受欢迎。
↑返回顶部↑
闽南地区影响最大的神灵是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的祖宫有两处,都在九龙江入海口北岸,龙海白礁的慈济西宫和厦门青礁的慈济东宫。白礁与青礁,两个村子的街道现在完全连在一起,却分别属于漳州与厦门。祖宫之争闹了一千年。
保生大帝名叫吴本(一说夲),据南宋进士杨志撰写的《慈济宫记》,吴本是北宋青礁人,其父叫吴通,母亲为黄氏,生于979年旧历三月十五日,死于1036年五月初二,享年57岁。吴本从小就不喜欢玩耍,不吃荤,也没有娶妻,成年后悬壶济世,医术高明,远近奉为神医,死后受到乡人的祭祀,屡现神迹,宋朝廷多次褒封。
闽南民间通称吴本为慈济真人、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等。保生大帝的封号来自明代,传说吴真人显灵治好了明成祖文皇后的乳疾,因此敕封。郑振满先生《保生大帝考》一文认为该封号很可能出于后人杜撰。虽然是杜撰,却很精当,因为吴真人的专业是治病救人,以医药神知名。宋代的福建,沼泽山林,细菌毒虫孳生,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瘴疠之地,又缺医少药,医药神特别受到欢迎,所以迅速传遍闽南。明清时期,闽南移民携吴真人神像入台,成为当地对付瘴疟的利器。近年来,每年神诞节,海峡两岸都有众多分灵庙的进香团来到两个慈济祖宫谒祖,仪式隆重,场面盛大,蔚为壮观。
在青礁东宫,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保生大帝药签。药签分内科、外科和儿科,藏在不同的橱柜里。一张张小小的签纸条,粉红或米黄,铅印着三四种药物、分量和服用方法。我父亲是退休老中医,我将慈济东宫的药签给他看,他的意见是,药味少、药量很轻,即使服用错了也没什么大问题;他还认为药签的配药相当专业,讲究君臣佐使;有的药名他不懂,大约使用了当地的草药。
福建的地方神灵成百上千,绝大多数只影响很小一个区域。这主要是福建地理与语言的破碎造成的。闽西、闽北等山区,交通不便,方言众多,传播不易,数县同祀的神灵很少。闽南、莆仙和福州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方言覆盖区较广,产生了不少信众广泛的跨县域神灵。另外,福建主要神灵集中在闽东南沿海地区,也与文化和经济相关,与闽北相比,闽东南开发较迟,又比较富裕,推动信仰传播的资金比较雄厚。
物极必反。造神时代的晚期,闽北诞生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也称理学。闽学的学术渊源来自北方洛学,合称程朱学派。作为福建本土产生的理性思潮,理学对八闽巫觋文化给予致命的打击,终结了福建的造神时代。
人情冷暖:上帝与天后的悲喜剧
闽侯青口镇青圃村有个灵济宫,是二徐真人的祖宫,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灵济宫就在村内,但是不好找,巷道狭窄弯曲,不能通车。山门额题“金鳌门”三字,两边对联为:“欲观bj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好大的口气!右侧的木构御碑亭有些倾斜,但是大气磅礴,地道的明代风格。高大的石碑,残缺的龟趺,浑厚壮观,碑文为明成祖亲撰,内阁首辅解缙书丹,真是难得的精品。
倒是联语吹嘘的灵济宫挺寒酸。宫庙为青砖砌成,简朴的近代风格,据记载为1940年重修。殿内相当宽敞,但是梁柱太多,有点小家子气。前厅为戏台,后堂一排三间神殿,正中额题“御封洪恩上帝”,神位上端坐着龙袍加身的徐知证、徐知谔兄弟。两位上帝隐居在闽侯县一个闹哄哄的村子里,我总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许多神灵的事迹是胡编乱造的,但二徐真人倒真的被封过上帝。
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是五代南唐将领,率师入闽,秋毫无犯,人们因此祭祀。宋元时代,他们只是普通的地方小神。明初,灵济宫道士用仙药治好了明成祖的疾病,皇上十分感激,下令重建闽侯灵济宫,还在bj建了一座规模更加宏大的灵济宫,以便时时敬奉。此后数代明帝也都崇信二徐真人,不断加封封号,1486年,明宪宗封二徐真人为“金阙上帝”和“玉阙上帝”,达到顶峰。1488年,在内阁大臣的强烈反对下,“上帝”称号被革去,仍为真君。二徐真人在“上帝”的位子上只呆了两年,席不暇暖。
谈完上帝,再说天后。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莆田人。按说莆仙语人口少于闽南语和闽东语,信众较少,但偏偏妈祖脱颖而出,赢得了福建各地广泛信仰。我在浦城与宁化都看见过天后宫,足见她在闽北闽西也受欢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