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4 / 5)
当年郑相的父亲,那位人尽皆知的郑氏大家归隐山林,先帝三请而不就,只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传圣人之道。
他首开私学,先帝下旨褒奖,郑氏一门更是如日中天,天下文人趋之若鹜。
皇帝本不想用“趋之若鹜”这个词,只是他实在是烦透了郑氏家学。
郑老爷子身体康健,弟子越收越多,收了门生三千。
门生再收门生,收了一窝儿又一窝。
这些其实也没什么。
郑老爷子不出仕,他那些优秀的弟子们却入朝为官,或走科举,或举孝廉,一个一个扎根在了朝堂内。
直到郑老爷子仙逝,一个正一品的宰相、三个从一品的尚书给他抬棺,几乎整个朝堂夹道相送,才让先帝觉出不对味儿来。
可惜来不及了。
郑老爷子最小的儿子,当今的郑相,入仕了。
郑相甫一入仕,整个朝堂,不是这个叫他师兄,就是那个叫他师弟,不是这个叫他师伯,就是那个叫他师叔祖的。
他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仅仅用了三年,便做到了宰相。
皇帝受够了郑半朝!
他又在心底大骂了先帝一句“糊涂蛋”。
他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凑不齐殿试读卷官的皇帝。
↑返回顶部↑
他首开私学,先帝下旨褒奖,郑氏一门更是如日中天,天下文人趋之若鹜。
皇帝本不想用“趋之若鹜”这个词,只是他实在是烦透了郑氏家学。
郑老爷子身体康健,弟子越收越多,收了门生三千。
门生再收门生,收了一窝儿又一窝。
这些其实也没什么。
郑老爷子不出仕,他那些优秀的弟子们却入朝为官,或走科举,或举孝廉,一个一个扎根在了朝堂内。
直到郑老爷子仙逝,一个正一品的宰相、三个从一品的尚书给他抬棺,几乎整个朝堂夹道相送,才让先帝觉出不对味儿来。
可惜来不及了。
郑老爷子最小的儿子,当今的郑相,入仕了。
郑相甫一入仕,整个朝堂,不是这个叫他师兄,就是那个叫他师弟,不是这个叫他师伯,就是那个叫他师叔祖的。
他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仅仅用了三年,便做到了宰相。
皇帝受够了郑半朝!
他又在心底大骂了先帝一句“糊涂蛋”。
他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凑不齐殿试读卷官的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