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7)
合懿点头说听过,“此前往寺里进香倒还碰见过国公夫人与那位新媳妇,赵家的小女儿,瞧着是个安分守己的姑娘。”
一旁的李夫人也应声,“倒是了,我也见过她,模样清秀性子静婉的一个人,只是可惜了......”
庶女便庶女了,哪称得上一句小女儿,张夫人听着略勾了勾嘴角,又说起国公夫人,“现如今早已没有陈国公府了,那时候圣上遇刺的假消息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多少不轨之人趁机乱政,陈家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皇上凯旋而归,这些人自然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一个个皆下了大狱待审,而赵、郑两家呢,因与陈家皆是姻亲便也都在审查之列......”
话说到这儿,高夫人截了话头道:“我那时还因郑家的嫡女被陈家祸害一事颇有微词,感叹郑家倒了八辈子血霉摊上这么个亲家,现在想想,莫不是说蛇鼠一窝呢!”
“嗨!你这人就爱打岔!”张夫人笑着揶揄人一句,张张嘴却忽然停了片刻,捏着手帕隔空朝高夫人招了招,“瞧瞧,被你这一打岔我都不知方才说到哪里了!”
话音方落果然惹得众人一阵轻笑,屋里顿时便没那么拘谨了,谈笑间便也没人和她抢,不知谁扬声提醒了一句,她方又把话头接回来。
“说是赵、郑两家都在审查中时,倒是郑大人先发制人参了赵大人一本,指他当初在朝局不稳之时左右不定,分明就是与陈家有勾连,想审时度势以观后效,这一本参上去,赵大人哪还能消停的住,第二日便呈送了一份郑大人的亲笔印信,正是当初他交于陈家以助叛匪暗度陈仓的证据,赵家那姑娘拼了命才将信送回娘家,听我家那位说信承到圣上面前时上头还沾着斑斑血迹,任谁看了也不能说出半个假字来,圣上当堂便将中书令下令收押,后来一经查实,便下旨将其抄家问罪了。”
听她这厢说完,合懿勉强应付了几句活络下气氛,瞧着众人不再紧盯着自己了便端然坐在椅子上走了神儿。
方才一通来龙去脉初听来详细,可她在脑子里细细过了一遍却实在难以信服,先且不论赵、郑二人究竟是不是与叛匪有勾结,单就赵姑娘能在陈家接触到那等密信这一条就足够令人生疑了。
且她见过赵家姑娘,那性子也不像能在刀剑跟前还能站稳脚的人,更遑论拼出一条命去给拿自己填窟窿的娘家送信。
合懿眉心拧了拧,忽又想起方才明明是问兮柔新旧两派是否和解了,她却答非所问,明显意有所指的提起中书令,凑着瞧瞧这满屋子谈笑风生的夫人们,倏忽让合懿想到了因科举一案中未能察觉属下舞弊便被降职的尚书大人.......
这一连串说不通的事若换个说法,一切便都能迎刃而解。
恐怕不论中书令是不是真的与叛军勾结,只要皇帝想教他有罪,他安稳了初一也安稳不过十五。
新臣旧臣斗了这么多年,太上皇在位时尚且弹压的住,而新帝当初甫登基不久便遇上合懿与封鞅闹和离之事,朝臣们可谓是瞅准了时机便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在朝堂轮转时占得先机,最好将对方踩得一文不值再上不了台面,却不想他们争得头破血流的同时,何尝不是狠狠打了皇帝的耳光?
细数数,从和离之事到如今,科举案牵扯进去多少人,而科举案后朝堂上又补进去多少新秀,再到这回的叛匪一事,皇帝要借此肃清党争的意图可谓是昭然若揭。
↑返回顶部↑
一旁的李夫人也应声,“倒是了,我也见过她,模样清秀性子静婉的一个人,只是可惜了......”
庶女便庶女了,哪称得上一句小女儿,张夫人听着略勾了勾嘴角,又说起国公夫人,“现如今早已没有陈国公府了,那时候圣上遇刺的假消息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多少不轨之人趁机乱政,陈家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皇上凯旋而归,这些人自然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一个个皆下了大狱待审,而赵、郑两家呢,因与陈家皆是姻亲便也都在审查之列......”
话说到这儿,高夫人截了话头道:“我那时还因郑家的嫡女被陈家祸害一事颇有微词,感叹郑家倒了八辈子血霉摊上这么个亲家,现在想想,莫不是说蛇鼠一窝呢!”
“嗨!你这人就爱打岔!”张夫人笑着揶揄人一句,张张嘴却忽然停了片刻,捏着手帕隔空朝高夫人招了招,“瞧瞧,被你这一打岔我都不知方才说到哪里了!”
话音方落果然惹得众人一阵轻笑,屋里顿时便没那么拘谨了,谈笑间便也没人和她抢,不知谁扬声提醒了一句,她方又把话头接回来。
“说是赵、郑两家都在审查中时,倒是郑大人先发制人参了赵大人一本,指他当初在朝局不稳之时左右不定,分明就是与陈家有勾连,想审时度势以观后效,这一本参上去,赵大人哪还能消停的住,第二日便呈送了一份郑大人的亲笔印信,正是当初他交于陈家以助叛匪暗度陈仓的证据,赵家那姑娘拼了命才将信送回娘家,听我家那位说信承到圣上面前时上头还沾着斑斑血迹,任谁看了也不能说出半个假字来,圣上当堂便将中书令下令收押,后来一经查实,便下旨将其抄家问罪了。”
听她这厢说完,合懿勉强应付了几句活络下气氛,瞧着众人不再紧盯着自己了便端然坐在椅子上走了神儿。
方才一通来龙去脉初听来详细,可她在脑子里细细过了一遍却实在难以信服,先且不论赵、郑二人究竟是不是与叛匪有勾结,单就赵姑娘能在陈家接触到那等密信这一条就足够令人生疑了。
且她见过赵家姑娘,那性子也不像能在刀剑跟前还能站稳脚的人,更遑论拼出一条命去给拿自己填窟窿的娘家送信。
合懿眉心拧了拧,忽又想起方才明明是问兮柔新旧两派是否和解了,她却答非所问,明显意有所指的提起中书令,凑着瞧瞧这满屋子谈笑风生的夫人们,倏忽让合懿想到了因科举一案中未能察觉属下舞弊便被降职的尚书大人.......
这一连串说不通的事若换个说法,一切便都能迎刃而解。
恐怕不论中书令是不是真的与叛军勾结,只要皇帝想教他有罪,他安稳了初一也安稳不过十五。
新臣旧臣斗了这么多年,太上皇在位时尚且弹压的住,而新帝当初甫登基不久便遇上合懿与封鞅闹和离之事,朝臣们可谓是瞅准了时机便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在朝堂轮转时占得先机,最好将对方踩得一文不值再上不了台面,却不想他们争得头破血流的同时,何尝不是狠狠打了皇帝的耳光?
细数数,从和离之事到如今,科举案牵扯进去多少人,而科举案后朝堂上又补进去多少新秀,再到这回的叛匪一事,皇帝要借此肃清党争的意图可谓是昭然若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