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7)
所以在已经成熟的产业中祯娘喜欢用年轻人,他们能给旧产业新变化,但在新产业中祯娘喜欢用更有经验更加老辣的老油条——这倒是和如今别家办产业相反,他们都是用老人在旧有产业守成,放新人在新产业里纵横。除了看中新人的冲劲之外,大概就是他们眼光和前辈们不同,更加适合新形势罢!
总之祯娘的看法不同,而现在既然是打算在吕宋进行开拓性的扩张,那么手底下年轻人就不能挑大梁了。于是协调手底下掌柜们的工作,凡是有意在吕宋这边大干一场的,原本执掌的产业就先交给二掌柜,或者自己这边派遣一位掌柜过去,然后自己过来吕宋。
苗修远就是选择过来吕宋的掌柜之一,论起来他当然是祯娘嫡系中的嫡系,当年祯娘还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他就是第一个听她差遣的伙计了。到如今替祯娘管理着毛纺作坊这一综堪巨额的产业,同时总理北边其他掌柜。
他这个年纪,做到这个位置,心里对祯娘的知遇之恩当然不必提。同时,他也远不像他表面看上去只是稳重少言而已,实际上他在生意场上也向来是有抱负的那一类。两者影响,当他听说祯娘这边要做大事的时候,丝毫不留恋北方大掌柜的位置,交接给宋熙春后,立刻就赶往了吕宋,中间没有一刻耽搁的。
苗修远无论人品、能力、经验都是一等一的,祯娘在他历练出来之后就十分倚重他。在如今顾周氏手上几位掌柜,除了孟本之外,都逐渐要退下来之后,祯娘已经隐隐约约扶持他做新一任的大掌柜!
这时候他又是立刻赶来吕宋襄助她,祯娘不会说,但她确实对苗修远特别满意。这时候他问祯娘什么打算,祯娘也没有因为他不涉及钱庄产业那一块不说。而是直接道:“这其中的道理没有点透的时候都当作是什么传家宝,但是点透了之后就是大白话一般,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轻描淡写一句后,祯娘才进入正题一般道:“发钞的打算不是一日两日冒出来的,我心里思量这个何止一年两年,满打满算有十几年。就算从兴业钱庄算起,那也是十年的买卖了。这中间我为了这个做了多少准备和铺垫?又推演了不知道多少次,构想出了一套可行的计划,甚至将未来五年的行动都谋划出来了。”
说到这里,祯娘轻轻笑了一声,道:“我从心底来说是个自负的,大概是这些年顺风顺水惯了。不过我想我这自负也不算无根之木,多少有些底气。在这里我就说这一句,我既然花了这许多念头才能做成这个样子,别的人......”
祯娘语气停顿了一下,不过并没有迟疑,马上又接着道:“别的人,哪怕是有我在前头荡平了道路,又试了许多错,我也敢说,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学了去的。甚至那些办老了钱庄的人家,只怕还要重头适应我这一套,呵,几年就是这么过去的。”
有些话祯娘并没有明说,但也和说出来差别不大了——几年的时间是那么好丢的吗?别看祯娘一准备就是十几年,而且十几年也没有准备好。但是真的全面做起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那时候时间就是最宝贵的,一切就看谁能抢占先机!
有的时候活下来的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先的!只要给祯娘几年时间好生经营,兴业钱庄就能彻底把纸钞的生意握在手里,两京十三省,就是一个铁打的江山——人的行为都是有习惯的,一但习惯了使用兴业钱庄的纸钞,并且用了几年都没有问题,大家凭什么要换用新一家的纸钞,那不是又要重新担风险?
祯娘的意思苗修远当然是明白的,这也的确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了。或者说,这是大巧不工的路子,这种法子火候到了,根本就是无解,除非自己犯错,不然谁也拿他没办法——这样是兵法中的正道、王道,话说又哪里来的那么多奇招诡道,大多就是正道先行,辅之以一些小巧而已。
说这些也不过就是闲聊,几人也没有继续深入下去的打算。毕竟祯娘和这些掌柜今日碰头并不是为了钱庄的事情,那有相应的掌柜来掌管,即使都是祯娘这一个东家的产业,大家也没有问太多的习惯。问的那样多,传出去该疑心你是不是要看上同僚的位置了。
因此略说了几句,祯娘就询问起新来吕宋的苗修远等人,习惯不习惯吕宋种种,又道:“你们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最容易不适应,然后水土不服。若是有个不适,绝不能像在大明时候一样就随意应付过去,与我来说,我自有道理,总不能让我的掌柜折在这里罢!”
祯娘之前就知道了,只要有钱,这天底下没有不能活的地方。反之,若是没有钱,就算是温柔乡一样的苏杭,金粉地一样的扬州,同样是难熬的地狱。这个道理还是顾周氏教给她的,她当然理解这句话。可真要说体会到,还得说这一次来吕宋。
↑返回顶部↑
总之祯娘的看法不同,而现在既然是打算在吕宋进行开拓性的扩张,那么手底下年轻人就不能挑大梁了。于是协调手底下掌柜们的工作,凡是有意在吕宋这边大干一场的,原本执掌的产业就先交给二掌柜,或者自己这边派遣一位掌柜过去,然后自己过来吕宋。
苗修远就是选择过来吕宋的掌柜之一,论起来他当然是祯娘嫡系中的嫡系,当年祯娘还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他就是第一个听她差遣的伙计了。到如今替祯娘管理着毛纺作坊这一综堪巨额的产业,同时总理北边其他掌柜。
他这个年纪,做到这个位置,心里对祯娘的知遇之恩当然不必提。同时,他也远不像他表面看上去只是稳重少言而已,实际上他在生意场上也向来是有抱负的那一类。两者影响,当他听说祯娘这边要做大事的时候,丝毫不留恋北方大掌柜的位置,交接给宋熙春后,立刻就赶往了吕宋,中间没有一刻耽搁的。
苗修远无论人品、能力、经验都是一等一的,祯娘在他历练出来之后就十分倚重他。在如今顾周氏手上几位掌柜,除了孟本之外,都逐渐要退下来之后,祯娘已经隐隐约约扶持他做新一任的大掌柜!
这时候他又是立刻赶来吕宋襄助她,祯娘不会说,但她确实对苗修远特别满意。这时候他问祯娘什么打算,祯娘也没有因为他不涉及钱庄产业那一块不说。而是直接道:“这其中的道理没有点透的时候都当作是什么传家宝,但是点透了之后就是大白话一般,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轻描淡写一句后,祯娘才进入正题一般道:“发钞的打算不是一日两日冒出来的,我心里思量这个何止一年两年,满打满算有十几年。就算从兴业钱庄算起,那也是十年的买卖了。这中间我为了这个做了多少准备和铺垫?又推演了不知道多少次,构想出了一套可行的计划,甚至将未来五年的行动都谋划出来了。”
说到这里,祯娘轻轻笑了一声,道:“我从心底来说是个自负的,大概是这些年顺风顺水惯了。不过我想我这自负也不算无根之木,多少有些底气。在这里我就说这一句,我既然花了这许多念头才能做成这个样子,别的人......”
祯娘语气停顿了一下,不过并没有迟疑,马上又接着道:“别的人,哪怕是有我在前头荡平了道路,又试了许多错,我也敢说,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学了去的。甚至那些办老了钱庄的人家,只怕还要重头适应我这一套,呵,几年就是这么过去的。”
有些话祯娘并没有明说,但也和说出来差别不大了——几年的时间是那么好丢的吗?别看祯娘一准备就是十几年,而且十几年也没有准备好。但是真的全面做起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那时候时间就是最宝贵的,一切就看谁能抢占先机!
有的时候活下来的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先的!只要给祯娘几年时间好生经营,兴业钱庄就能彻底把纸钞的生意握在手里,两京十三省,就是一个铁打的江山——人的行为都是有习惯的,一但习惯了使用兴业钱庄的纸钞,并且用了几年都没有问题,大家凭什么要换用新一家的纸钞,那不是又要重新担风险?
祯娘的意思苗修远当然是明白的,这也的确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了。或者说,这是大巧不工的路子,这种法子火候到了,根本就是无解,除非自己犯错,不然谁也拿他没办法——这样是兵法中的正道、王道,话说又哪里来的那么多奇招诡道,大多就是正道先行,辅之以一些小巧而已。
说这些也不过就是闲聊,几人也没有继续深入下去的打算。毕竟祯娘和这些掌柜今日碰头并不是为了钱庄的事情,那有相应的掌柜来掌管,即使都是祯娘这一个东家的产业,大家也没有问太多的习惯。问的那样多,传出去该疑心你是不是要看上同僚的位置了。
因此略说了几句,祯娘就询问起新来吕宋的苗修远等人,习惯不习惯吕宋种种,又道:“你们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最容易不适应,然后水土不服。若是有个不适,绝不能像在大明时候一样就随意应付过去,与我来说,我自有道理,总不能让我的掌柜折在这里罢!”
祯娘之前就知道了,只要有钱,这天底下没有不能活的地方。反之,若是没有钱,就算是温柔乡一样的苏杭,金粉地一样的扬州,同样是难熬的地狱。这个道理还是顾周氏教给她的,她当然理解这句话。可真要说体会到,还得说这一次来吕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