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6 / 7)
“不过。”不过祯娘从来不做没有谱的事,清楚这一点,刘文惠很快道:“不过东家若是打算做这门生意,那必然是有自己的法子避开那些不好做的地方。说起来这门生意体量大,又不像别的这种规模的生意都是有主的了,倒真是不错。”
所谓大生意有主是真的,譬如说到棉布首推松江棉布,有泽被天下的说法。别处当然也有棉布,但都不会形成松江棉布那样的产量和市场。这时候要是有人有心花钱做出松江棉布的体量,做不到的!不是钱不够,而是松江棉布背后的势力能要你的命。与此同理,一样的还有茶叶、绸缎、瓷器、粮油,都已经被‘占山为王’了。
糖业后面当然本地东南豪商的影子,但大都是各家占了一点,算是庞大产业里的一点添头。就是祯娘真的一统糖业,或者给补偿,然后把糖捏在手中,或者任他们在她的开发里沾好处,总之强大势力的反弹是不大可能的。
祯娘点点头,指着面前一罐子白砂糖道:“困难和麻烦都是有的,什么生意没有呢。不过我心里有底了,原料有两个法子解决,一个是和甘蔗农收。我们可以和福建、两广甚至琼州的农民签订文书。甘蔗种植的时候下定金,等到甘蔗收获的时候付清货款,并且支付下一年的定金这还是我小时候想过用在茶叶、蚕丝上的主意,当年还是年纪小,现在才知道这些行当哪里好做,不过用在甘蔗上也很好就是了。”
刘文惠算是认可了这个,这种法子能够很快让生意挤进糖业,缺点在于这就是直接与其他糖商开战的意思这不就和每年丝商们收丝互相打仗是一个样子?说起来各大丝商之间都是生死仇敌呢!就算今年暂且联手,说不定明年就要互相背后一刀。
不过谁在乎,刘文惠满心漠然。生意场上向来胜者为王,大鱼吃小鱼是天经地义。如今的糖业里头没有大鱼,难道自家连这个也要顾虑?要知道和气生财是要分人来看的,两家‘门当户对’自然就是和气发财,不然你死我活,那就是让看客把钱赚走了。至于像一强一弱的,那当然是强者驱弱了,如果可以,独占的利润才是最大的。
“另一个就是学着西夷办甘蔗园,成本当然会更低,也同时能够更加稳定我们的糖业生意大家蔗糖来源都不稳定的时候,有甘蔗园就好像有根定海神针一样,稳当很多。”祯娘又道。
刘文惠围着糖罐子转了一圈,摸了摸新留的小胡子,疑惑道:“西夷的甘蔗园?他们还专门种甘蔗,就好像我们的桑园、棉田一样啊!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东家,事情很难办啊,最适宜种植甘蔗的这些地方哪里还有大片的土地,全都让人占了罢。”
祯娘从小抽屉里取出一本天下鱼鳞册,打开两广、福建等适合种植甘蔗的部分,与刘文惠研究道:“原来我名下在这里也有一些田庄,转做甘蔗园不是不行,不过数量不值一提,还是要另外想办法。琼州倒是好得多,那边虽然早就设立州府,却没有入一些老爷们的眼,好多还是荒地,打通了衙门就是随意圈地了。只是还要生地养熟,不能立刻种植。”
而且那边湿热,土人居多,要招大量甘蔗园工人的话只怕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少有人打琼州主意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祯娘来说要解决也不算困难,一个是花钱招聘各地在家乡活不下去的灾民。人就是这样,再故土难离那也是活着的事。
唯一要担忧的是甘蔗园做几年后,积攒一点钱,这就要回家乡,那不是又要重来!对此祯娘的许诺不是提供更多的优厚待遇这是没有用的,钱给的越多,他们只是更早攒够回家乡生活的所需而已。
祯娘也不会学一些霸道的法子,她知道一些大豪商就常常用。譬如与这些灾民签订的是卖身文书,自由身都不是,自然万事不由己。或者与琼州的港口说定,不许这些人登船,这样总不能游回去罢。还有别的主意,多的很!挣钱到了他们这地步,心肠也就不能说多好了。
祯娘的经历特别,让她没有长成那个样子或者干脆说她这二十多年就是太顺遂了。万事皆如意,做什么生意什么生意好,在家的时候就算幼年失父,母亲也把她护的极好,长大后嫁人,也是上上签,让她一生周全。这样的生活,想要变得黑心肠也难了。
所以她只是筹划道:“到时候就与灾民们签订文书,除了说定的工钱,等到做满二十五年,还能得到二十五亩熟地,或者一百亩荒地。只要有了田地,不论是怎样安土重迁,这些灾民也会在当地好好生息了。”
甘蔗园的工钱也不过是按照一般工钱来,至多为了吸引灾民迁居高一点。积攒几年还要刨开吃穿呢,攒下来再多也不够在家乡置下多少田地。但是在琼州,这里的作物一年三熟,只要做满二十五年就能得到这样大片的田地,足够吸引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安定生活了。不仅是他们会安心工作,他们的子孙辈将来起来了,祯娘就更不用愁。
↑返回顶部↑
所谓大生意有主是真的,譬如说到棉布首推松江棉布,有泽被天下的说法。别处当然也有棉布,但都不会形成松江棉布那样的产量和市场。这时候要是有人有心花钱做出松江棉布的体量,做不到的!不是钱不够,而是松江棉布背后的势力能要你的命。与此同理,一样的还有茶叶、绸缎、瓷器、粮油,都已经被‘占山为王’了。
糖业后面当然本地东南豪商的影子,但大都是各家占了一点,算是庞大产业里的一点添头。就是祯娘真的一统糖业,或者给补偿,然后把糖捏在手中,或者任他们在她的开发里沾好处,总之强大势力的反弹是不大可能的。
祯娘点点头,指着面前一罐子白砂糖道:“困难和麻烦都是有的,什么生意没有呢。不过我心里有底了,原料有两个法子解决,一个是和甘蔗农收。我们可以和福建、两广甚至琼州的农民签订文书。甘蔗种植的时候下定金,等到甘蔗收获的时候付清货款,并且支付下一年的定金这还是我小时候想过用在茶叶、蚕丝上的主意,当年还是年纪小,现在才知道这些行当哪里好做,不过用在甘蔗上也很好就是了。”
刘文惠算是认可了这个,这种法子能够很快让生意挤进糖业,缺点在于这就是直接与其他糖商开战的意思这不就和每年丝商们收丝互相打仗是一个样子?说起来各大丝商之间都是生死仇敌呢!就算今年暂且联手,说不定明年就要互相背后一刀。
不过谁在乎,刘文惠满心漠然。生意场上向来胜者为王,大鱼吃小鱼是天经地义。如今的糖业里头没有大鱼,难道自家连这个也要顾虑?要知道和气生财是要分人来看的,两家‘门当户对’自然就是和气发财,不然你死我活,那就是让看客把钱赚走了。至于像一强一弱的,那当然是强者驱弱了,如果可以,独占的利润才是最大的。
“另一个就是学着西夷办甘蔗园,成本当然会更低,也同时能够更加稳定我们的糖业生意大家蔗糖来源都不稳定的时候,有甘蔗园就好像有根定海神针一样,稳当很多。”祯娘又道。
刘文惠围着糖罐子转了一圈,摸了摸新留的小胡子,疑惑道:“西夷的甘蔗园?他们还专门种甘蔗,就好像我们的桑园、棉田一样啊!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东家,事情很难办啊,最适宜种植甘蔗的这些地方哪里还有大片的土地,全都让人占了罢。”
祯娘从小抽屉里取出一本天下鱼鳞册,打开两广、福建等适合种植甘蔗的部分,与刘文惠研究道:“原来我名下在这里也有一些田庄,转做甘蔗园不是不行,不过数量不值一提,还是要另外想办法。琼州倒是好得多,那边虽然早就设立州府,却没有入一些老爷们的眼,好多还是荒地,打通了衙门就是随意圈地了。只是还要生地养熟,不能立刻种植。”
而且那边湿热,土人居多,要招大量甘蔗园工人的话只怕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少有人打琼州主意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祯娘来说要解决也不算困难,一个是花钱招聘各地在家乡活不下去的灾民。人就是这样,再故土难离那也是活着的事。
唯一要担忧的是甘蔗园做几年后,积攒一点钱,这就要回家乡,那不是又要重来!对此祯娘的许诺不是提供更多的优厚待遇这是没有用的,钱给的越多,他们只是更早攒够回家乡生活的所需而已。
祯娘也不会学一些霸道的法子,她知道一些大豪商就常常用。譬如与这些灾民签订的是卖身文书,自由身都不是,自然万事不由己。或者与琼州的港口说定,不许这些人登船,这样总不能游回去罢。还有别的主意,多的很!挣钱到了他们这地步,心肠也就不能说多好了。
祯娘的经历特别,让她没有长成那个样子或者干脆说她这二十多年就是太顺遂了。万事皆如意,做什么生意什么生意好,在家的时候就算幼年失父,母亲也把她护的极好,长大后嫁人,也是上上签,让她一生周全。这样的生活,想要变得黑心肠也难了。
所以她只是筹划道:“到时候就与灾民们签订文书,除了说定的工钱,等到做满二十五年,还能得到二十五亩熟地,或者一百亩荒地。只要有了田地,不论是怎样安土重迁,这些灾民也会在当地好好生息了。”
甘蔗园的工钱也不过是按照一般工钱来,至多为了吸引灾民迁居高一点。积攒几年还要刨开吃穿呢,攒下来再多也不够在家乡置下多少田地。但是在琼州,这里的作物一年三熟,只要做满二十五年就能得到这样大片的田地,足够吸引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安定生活了。不仅是他们会安心工作,他们的子孙辈将来起来了,祯娘就更不用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