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5 / 7)
元朝农业发展情况如何?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在蒙金战争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战争造成了人口的锐减和大片土地的荒芜,加之蒙古贵族又把大片的良田放荒将之变成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几乎陷入停顿。这种局面到了忽必烈即位后方才得到改变。忽必烈出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颁行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一、设立劝农司,管理、推动各地的农业生产。二、禁止强占民田、逼农为奴。三、招集流民,鼓励开荒。四、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等。
经过忽必烈的一番努力,元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表现在:一、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至元三十年,元代的户数达到了最高峰,有一千四百万两千七百六十户,如果按每户五口人计,人口数达到了七千多万。
二、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首先是破坏严重的黄河流域,农业连年增产,王磐在《农桑辑要·序》中谈到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时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片荒地被开垦,多处水利设施被修建,农业生产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江南地区的农业也保持了上升的势头,在连年丰收的基础上又开辟了大面积的荒地,成为向北方供粮的最主要地区。另外,湖广、江西、四川等地区的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新作物的传入和推广。棉花是宋代开始种植的,但其推广却是在元代。世祖忽必烈设木棉提举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棉花的种植,结果到了元代的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另外,西瓜、红花等外来新作物在全国也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元代农业的衰退始于元朝中后期,主要原因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据记载,崇安县六分之五的土地掌握在当地五十余家手中,其他五百余户人家只占有六分之一的土地,而元政府日益繁重的赋税徭役却压在这些正在失去土地的农民身上,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农业生产怎能不衰退呢?
元朝商业发展情况如何?
元代的商业十分发达,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手工业的巨大发展,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纸币。
古代瓷器以从商的主体看,元代的商业大体有三种类型:一、官办商业。元朝政府对多种商品进行垄断,如矿产品和生活必需的盐、茶、酒、醋等产品。官办商业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政府直接经营、政府卖给商人后由商人销售、由商人经营而政府抽取利润。有时,对于同一种商品,几种形式可以同时进行。
二、私人大商业。除了政府以外,一些官僚、贵族也利用手中的特权进行商业活动,获取巨额利润。寺院僧人经商是元代商业的一个特色,由于统治者推崇佛教,对寺院的财产采取保护的态度,又频频向它们颁赐大量财物和土地,一些寺院积聚了大量的财富,高层僧侣以此为资本从事商业活动,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色目商人的发迹也是元代商业的一个特色,色目人本身极善于经商,又有民族上的优越地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巧取豪夺,富甲一方者比比皆是。另外,元代还有少数汉族民间大商人,他们行业不同,但都通过经商而获巨万家资。
三、民间小贩。这些小贩资本单薄,又受到官府和大商人的欺压和盘剥,处境十分艰难。
元朝的海外贸易情况如何?
元朝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这和元朝统治者积极支持有关。元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1277年,元廷在泉州、庆元(今宁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设立市舶司,后又在广州、温州、杭州增设市舶司。1297年,经过整合,保留了广州、泉州、庆元三个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出港的中外货船进行管理,并根据所运货物收税,精货收十分之一,粗货收十五分之一,另征三十分之一的市舶税。同时,市舶司自己也备船备货,雇用商人经营,所得利润七三分成。
元代中国商船的活动范围十分广大,东到日本,西抵波斯湾,甚至到达了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地方。中国的船只航行得如此远,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已掌握了十分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
从中国运出的商品主要是瓷器和丝织品,另外还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输入中国的货物主要有象牙、珍珠、香料、布匹等。
↑返回顶部↑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在蒙金战争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战争造成了人口的锐减和大片土地的荒芜,加之蒙古贵族又把大片的良田放荒将之变成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几乎陷入停顿。这种局面到了忽必烈即位后方才得到改变。忽必烈出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颁行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一、设立劝农司,管理、推动各地的农业生产。二、禁止强占民田、逼农为奴。三、招集流民,鼓励开荒。四、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等。
经过忽必烈的一番努力,元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表现在:一、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至元三十年,元代的户数达到了最高峰,有一千四百万两千七百六十户,如果按每户五口人计,人口数达到了七千多万。
二、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首先是破坏严重的黄河流域,农业连年增产,王磐在《农桑辑要·序》中谈到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时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片荒地被开垦,多处水利设施被修建,农业生产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江南地区的农业也保持了上升的势头,在连年丰收的基础上又开辟了大面积的荒地,成为向北方供粮的最主要地区。另外,湖广、江西、四川等地区的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新作物的传入和推广。棉花是宋代开始种植的,但其推广却是在元代。世祖忽必烈设木棉提举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棉花的种植,结果到了元代的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另外,西瓜、红花等外来新作物在全国也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元代农业的衰退始于元朝中后期,主要原因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据记载,崇安县六分之五的土地掌握在当地五十余家手中,其他五百余户人家只占有六分之一的土地,而元政府日益繁重的赋税徭役却压在这些正在失去土地的农民身上,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农业生产怎能不衰退呢?
元朝商业发展情况如何?
元代的商业十分发达,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手工业的巨大发展,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纸币。
古代瓷器以从商的主体看,元代的商业大体有三种类型:一、官办商业。元朝政府对多种商品进行垄断,如矿产品和生活必需的盐、茶、酒、醋等产品。官办商业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政府直接经营、政府卖给商人后由商人销售、由商人经营而政府抽取利润。有时,对于同一种商品,几种形式可以同时进行。
二、私人大商业。除了政府以外,一些官僚、贵族也利用手中的特权进行商业活动,获取巨额利润。寺院僧人经商是元代商业的一个特色,由于统治者推崇佛教,对寺院的财产采取保护的态度,又频频向它们颁赐大量财物和土地,一些寺院积聚了大量的财富,高层僧侣以此为资本从事商业活动,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色目商人的发迹也是元代商业的一个特色,色目人本身极善于经商,又有民族上的优越地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巧取豪夺,富甲一方者比比皆是。另外,元代还有少数汉族民间大商人,他们行业不同,但都通过经商而获巨万家资。
三、民间小贩。这些小贩资本单薄,又受到官府和大商人的欺压和盘剥,处境十分艰难。
元朝的海外贸易情况如何?
元朝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这和元朝统治者积极支持有关。元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1277年,元廷在泉州、庆元(今宁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设立市舶司,后又在广州、温州、杭州增设市舶司。1297年,经过整合,保留了广州、泉州、庆元三个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出港的中外货船进行管理,并根据所运货物收税,精货收十分之一,粗货收十五分之一,另征三十分之一的市舶税。同时,市舶司自己也备船备货,雇用商人经营,所得利润七三分成。
元代中国商船的活动范围十分广大,东到日本,西抵波斯湾,甚至到达了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地方。中国的船只航行得如此远,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已掌握了十分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
从中国运出的商品主要是瓷器和丝织品,另外还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输入中国的货物主要有象牙、珍珠、香料、布匹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