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5)
当然,这是我的一贯风格。
二、 2013年8月24日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陈四四采访(部分)
1. 本月初,您在百家讲坛主讲的“三国名将”吴国篇播放完毕。这次您主讲的三国文化,引起了热播。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上“百家讲坛”?
对于历史文化的普及性传播,我一贯非常重视,因为学术研究者也应当时常“接地气”。早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在海峡那边的台北,先后出版了刘备、孙权、曹丕、吕布、袁绍、司马懿六人的白话新传,那就是我做历史文化普及性传播的开端。这六本书的增订版,今年上半年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一并出版推出。现今上央视的“百家讲坛”,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2. 为什么会选择“三国名将”这个主题?“百家讲坛”的讲稿是什么时候准备的,准备了多久?
主题是双方共同商定,因为三国的名将多,现今的“军迷”也多,此前又没人讲过。至于讲稿,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准备了。
3. 您用什么标准来筛选要讲的人物呢?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
三国是典型的战争时代。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是培养名将的肥沃土壤,所以名将成为大群体。我从中选取精英介绍,标准是四个“有”:一是有辉煌的战功,二是有精彩的故事,三是有隐藏的谜团,四是有正面的能量。
三国名将中,我对赵云特别欣赏。赵云以忠勇著称,而他的忠和勇,都比常人有更高境界。以忠而言,他不仅局限于刘备个人,而且提升到忠于承诺,不放弃职责的较高境界;更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抛弃弱者的最高境界。再以勇而论,他的基本层次,是战场上对敌人激烈厮杀的英勇;更高层次,则是朝廷上对君主直言进谏的英勇。像这样具有高境界的忠勇,古代固然难能可贵,现代社会就更加难能可贵了。详细情况,可到央视官网“百家讲坛”栏目中,点看我讲座的视频。
4. 对于整期的讲座,您有感悟和体会吗?录制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全部讲座,都要到北京进行现场录制。感悟和体会,总结起来是两句话:“把普及性讲座讲好,并不比做专业性学术讲座容易。”难点主要有二:一要把复杂内容变得简单,二要把枯燥内容变得有趣。这两点要做好,不单是水平问题,更是品格问题,因为你只有对普通听众怀抱充分尊重的态度,才能认认真真下工夫去做好。至于录制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是每次早上七点钟到达录制现场时,已经有多位年岁不小的听众,辗转坐公交提前来到现场等候。看到他们,我就激励自己要好好讲,不能辜负他们。
5. 您大学本科学的是电机工程,为什么后来改学历史呢?
我从小喜欢文史,但是并不偏科,数理化成绩也很好。1962年考大学,本想考北大中文系,当作家。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建议我还是学工,于是我改考工科了。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已经工作十年的我,决心把爱好和工作统一起来,就报考了四川大学历史系缪钺先生的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校工作,大转弯改行当教师了。
6. 怎么会选择三国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完整的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史。只是在做普及性讲座时,侧重于大众比较熟悉的三国史而已。
↑返回顶部↑
二、 2013年8月24日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陈四四采访(部分)
1. 本月初,您在百家讲坛主讲的“三国名将”吴国篇播放完毕。这次您主讲的三国文化,引起了热播。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上“百家讲坛”?
对于历史文化的普及性传播,我一贯非常重视,因为学术研究者也应当时常“接地气”。早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在海峡那边的台北,先后出版了刘备、孙权、曹丕、吕布、袁绍、司马懿六人的白话新传,那就是我做历史文化普及性传播的开端。这六本书的增订版,今年上半年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一并出版推出。现今上央视的“百家讲坛”,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2. 为什么会选择“三国名将”这个主题?“百家讲坛”的讲稿是什么时候准备的,准备了多久?
主题是双方共同商定,因为三国的名将多,现今的“军迷”也多,此前又没人讲过。至于讲稿,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准备了。
3. 您用什么标准来筛选要讲的人物呢?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
三国是典型的战争时代。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是培养名将的肥沃土壤,所以名将成为大群体。我从中选取精英介绍,标准是四个“有”:一是有辉煌的战功,二是有精彩的故事,三是有隐藏的谜团,四是有正面的能量。
三国名将中,我对赵云特别欣赏。赵云以忠勇著称,而他的忠和勇,都比常人有更高境界。以忠而言,他不仅局限于刘备个人,而且提升到忠于承诺,不放弃职责的较高境界;更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抛弃弱者的最高境界。再以勇而论,他的基本层次,是战场上对敌人激烈厮杀的英勇;更高层次,则是朝廷上对君主直言进谏的英勇。像这样具有高境界的忠勇,古代固然难能可贵,现代社会就更加难能可贵了。详细情况,可到央视官网“百家讲坛”栏目中,点看我讲座的视频。
4. 对于整期的讲座,您有感悟和体会吗?录制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全部讲座,都要到北京进行现场录制。感悟和体会,总结起来是两句话:“把普及性讲座讲好,并不比做专业性学术讲座容易。”难点主要有二:一要把复杂内容变得简单,二要把枯燥内容变得有趣。这两点要做好,不单是水平问题,更是品格问题,因为你只有对普通听众怀抱充分尊重的态度,才能认认真真下工夫去做好。至于录制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是每次早上七点钟到达录制现场时,已经有多位年岁不小的听众,辗转坐公交提前来到现场等候。看到他们,我就激励自己要好好讲,不能辜负他们。
5. 您大学本科学的是电机工程,为什么后来改学历史呢?
我从小喜欢文史,但是并不偏科,数理化成绩也很好。1962年考大学,本想考北大中文系,当作家。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建议我还是学工,于是我改考工科了。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已经工作十年的我,决心把爱好和工作统一起来,就报考了四川大学历史系缪钺先生的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校工作,大转弯改行当教师了。
6. 怎么会选择三国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完整的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史。只是在做普及性讲座时,侧重于大众比较熟悉的三国史而已。
↑返回顶部↑